我想……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物候我想……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物候期是指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期、成熟期等。因此,生产上可根据物候期的标准来确定田间管理措施。

    出苗期:当第一片绿叶从胚芽鞘中抽出,玉米苗高至2厘米为出苗,全田达到60%以上时为出苗期,此时如果出苗不齐可查田补苗,达到苗全、苗壮。

    拔节期:用手触摸近地面植株基部,有硬结感觉,此时基部节间已伸长2-3厘米,全田达到60%以上时为拔节期,在拔节期至拔节后1 0天内追肥,有促进茎生长和促进幼穗分化作用。

    大喇叭口期:棒三叶甩出,但未全部展开,新叶丛生植株上平中空状如喇叭,从上方用手摸可感觉到有弹性,雌穗处于小花分化期。全田达到60%以上时为大喇叭口期。此时如果追肥有促进穗大、粒多,减少小花退化作用,并对后期灌浆也有好处。

    抽雄期:雄穗顶部从顶叶中抽出约3。5厘米,全田达到60%以上时为抽雄期。此时如果隔行去雄具有增产作用。

    吐丝期:雌穗花丝吐出苞叶即为吐丝。全田达到60%以上时为吐丝期。

    成熟期:果穗苞叶变黄而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有的品种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表示玉米已经成熟。全田达到80%以上植株达到成熟标准即为成熟期,如果达到此期就可以收获。

    测产方法

    1、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一个点,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随机选点。在每点进行下列项目调查、记载。

    (1)求平均行距、株距及每亩株数,量21行的距离求行距;量51株的距离求株距。根据行、株距,求每亩株数:

    每亩株数(密度)=666.7m2/{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

    (2)每点连续取20个果穗。除去苞叶,查穗行数、行粒数、求穗粒数。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

    2、根据品种的常规千粒重,求其产量。参考千粒重:农大108为320克;鲁单981为320克;郑单958为320克。缩值系数为0.85。

    亩产量(kg/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00×1000) ×缩值系数(0.85)。

    3、测产结果处理:复测产结果与自测结果相差不超过5%,承认自测结果有效;结果相差5%~10%,采用两者平均数;相差10%以上时,以专家测产结果为准。测产结束后,每个技术指导员对所包村、户测产情况形成效益分析报告。

    丝黑穗病:1.选用抗病良种,重病地块实行轮作,可减轻发病。2.拨除病株,及时烧毁。3.播前药剂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克拌种。

    纹枯病:1.分布与危害,群众叫“花脚杆”,近年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水稻、麦类等作物。2.防治措施,消灭越冬菌源,每亩用5%井岗霉素晶体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注意把药液喷到玉米苞以下的茎杆上。

    大小斑病:1.选用抗病良种。2.去除病株。3.加强栽培管理。4.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物候学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环境对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是,用仪器只能记录当时的环境条件的某些个别因素,而物候现象却是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物候现象可以作为环境因素影响的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于动植物影响的总体效果。

    中国最早的物候记载,见于公元前一千年以前的《诗经·幽风·七月》,其后的《夏小正》、《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和《札记·月令》等,则已经按月记载全年的物候历了。而《逸周书·时训解》更把全年分为七十二候,记有每候五天的物候,成为更加完善的物候历,北魏时曾附属于历书。

    在西汉,著名的农学著作《汜胜之书》有以物候为指标来确定耕种时期的记载,如“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至南末,浙江金华(婺州)人吕祖谦记载了南宋淳熙七年和八年(1180、1181)金华的物候,有腊梅、桃、李、梅、杏、紫荆、海棠、兰、竹、豆蓼、芙蓉、莲、菊、蜀葵和萱草等24种植物开花结果的日期,春莺初到和秋虫初鸣的时间,是世界上最早的实际观测的物候记录。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载的近2000种药物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植物物候资料,此书的第四十八、四十九两卷记述了候鸟布谷鸟和杜鹃的地域分布、鸣声、音节和出现时间等,是鸟类物候的翔实记载。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颁发的《天历》,其中《萌芽月令》就是以物候指导农时的月历。

    在欧洲,古希腊的雅典人就已经编制了农用物候历。英国马香子孙五代,则从1736年起到20世纪40年代止,对植物、候鸟和昆虫等27种动植物进行了长期观测和记录。这是欧洲年代最长的物候记录。18世纪中叶,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著《植物学哲学》一书,概述了物候学的任务,物候的观测和分析方法,并组织了有18个点的观测网。他是欧洲物候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在德国,植物学家霍夫曼从19世纪90年代起建立了一个物候观测网。他选择34种植物作为中欧物候观测的对象,亲自观测了40年。其后,又由其学生伊内接替。在美国,森林昆虫学家霍普金斯于1918年提出了北美温带地区物候现象陆空间分布的生物气候定律。

    在中国,现代物候学研究的奠基者是竺可桢。他在 1934年组织建立的物候观测网,是中国现代物候观测的开端。在他的领导下,1962年,又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候观测网,进行系统的物候学研究。为了统一物候观测标准,1979年又出版了《中国物候观测方法》,并逐年汇编出版《中国动植物物候观测年报》。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物候观测网的扩大,物候资料更加丰富了。更由于遥感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的应用,使物候学的研究在规律的探索和应用方面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物候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平行观测法,即同时观测生物物候现象和气象因子的变化,以研究其互相关系。主要是定点观测生物物候现象的周年变化;按照统一的观测方法组织物候观测网,对物候现象同时进行观测;在短期内(3~5天)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进行小地区的物候观测;通过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来分析农作物和植被的物候变化;通过试验来研究物候期受气候等因子影响时的生理机制。

    各种生物物候现象的出现日期,虽然每年随气候条件变化而变,但在同一气候区内,如果不受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其先后顺序每年保持不变。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内,由于生物品种和气候条件的组合发生变化,物候现象的顺序就会改变。物候现象的顺序性是编制自然历和预报农时的基础。

    由于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物候现象随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变化具有推移性的特点。如1918年霍普金斯提出的生物气候定律: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温带地区,每向北移纬度1°向东移经度5°,或上升约122米,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四天;在晚夏和秋天则各提前四天等等。

    物候学研究已成为生态系统的分析和管理的一个方面,在物候区划、农作物的合理配置、山区垂直分布带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三废利用等方面,正进行着大量的物候学研究工作。除对物候现象作宏观研究外,已经开始对植物器官内部形态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在研究气象条件对生物物候影响方面,已开始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实验研究,及建立气象条件和生物物候变化的数学模式等研究。

    地理

    梅树每年都出现与外界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 能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就是梅树的年生长周 期。梅树的这种与季节性气候相适应的器官动态时期,就称 为梅的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在外界环境条件下, 梅受温度、降雨量及光照的影响最大,这些因素在一定范围 内能改变梅的物候期的进程。例如,早春温度若偏高,梅树 开花就早;夏季若雨量充足,新梢停长就迟。

    梅的物候期有一定的顺序性,每一物候期都是在前一物 候期通过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为下一物候期做准备。不 仅如此,由于各个器官的形成、发育习性不同,故梅的不同

    器官的同名物候期并不在同时通过,如同属生长时期,梅的 根和新梢生长并不同时开始或停止。在年生长周期中,梅的 物候期大致可分为根系生长期、开花期、坐果一新梢生长 期、果熟一新梢停长期、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形态分化 期、落叶期、休眠期。梅的物候期虽然具有以上的特性,但 并非一成不变,因为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呈现不同的物候期。 例如在我国海南岛的海口,梅的物候期相当紊乱,在那里, 一株梅树上可以同时表现出几个物候时期,如新梢生长期就 与果实发育期、花芽分化期、开花期交错并进。造成这种紊 乱的主要原因是那里完全没有冬天,而梅在落叶期是需要一 定的低温刺激的。

    武汉地处华中,其环境条件较适合梅树的生长。下面就 以武汉地区为例,分析一下梅的物候期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 系。在武汉地区,梅树的休眠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 此时温度、降水量、光照时数均下降到一年中的最低值。梅 的根系没有自然休眠现象,只要条件适合,它可随时由停止 状态迅速过渡到生长状态。梅的根系生长与温度、土壤水分 的关系甚为密切。在武汉,梅的根系在1月上中旬就开始活 动了,此时武汉的温度、降水量经过最低值后都逐渐回升。 梅为先花后叶的植物,其开花期在1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 花谢后,梅就进人坐果一新梢生长期,时间在3月下旬至6 月上旬,此时武汉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都呈上升 趋势。梅的果熟一新梢停长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此时 温度及光照时数继续呈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则经6月最高值 后呈下降趋势。新梢停长后经15〜20天,梅就开始花芽分 化,时间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此时气温、光照时 数均处在一年中的最高值,而降水量则成下降趋势。花芽分化后就进行形态分化,时间在8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 之后,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梅树就进入落叶期, 武汉的温度、降水量、光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直至休眠 期,温度与降水量下降到最低值,光照时数则继续下降,2 月后才有所回升。

    了解梅树在自然环境中所呈现的物候期,有利于我们进 行合理的梅树周年管理,如萌芽抽梢期要勤施氮肥,花芽分 化期要适当“扣水”,孕蕾期要追施磷、钾肥等。

    不同梅花品种的开花早晚及发芽早晚是不相同的,且开 花早晚及发芽早晚与其适应性有一定的关系。

    梅花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其栽培管理也就越容易。经 实践观察得知,开花早的梅花品种一般比开花晚的梅花品种 容易栽培,而发芽晚的梅花品种比发芽早的梅花品种容易栽 培。适应武汉地区气候条件的品种,不仅在武汉地区开花繁 密,栽培管理较为容易,而且对不良环境也有较强的抗性。 如武汉老品种‘江南朱砂’、‘小绿萼’等,很适应武汉地区 气候条件,虽然在磨山梅园管理较为粗放,但年年着花繁 密,观赏期较长。而‘台阁绿萼’、‘算珠台阁’等梅花品 种,虽然在磨山梅园管理较为精细,但是着花还是相当稀 少,观赏期也较短。

    所以,为了使梅花栽培成功,必须挑选适应本地气候条 件的梅花品种进行栽培。

    教育/科学

    物候期是指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成熟期等。因此,生产上可根据物候期的标准来确定田间管理措施。

    出苗期:当第一片绿叶从胚芽鞘中抽出,玉米苗高至2厘米为出苗,全田达到60%以上时为出苗期,此时如果出苗不齐可查田补苗,达到苗全、苗壮。

    拔节期:用手触摸近地面植株基部,有硬结感觉,此时基部节间已伸长2-3厘米,全田达到60%以上时为拔节期,在拔节期至拔节后1 0天内追肥,有促进茎生长和促进幼穗分化作用。

    大喇叭口期:棒三叶甩出,但未全部展开,新叶丛生植株上平中空状如喇叭,从上方用手摸可感觉到有弹性,雌穗处于小花分化期。全田达到60%以上时为大喇叭口期。此时如果追肥有促进穗大、粒多,减少小花退化作用,并对后期灌浆也有好处。

    抽雄期:雄穗顶部从顶叶中抽出约3。5厘米,全田达到60%以上时为抽雄期。此时如果隔行去雄具有增产作用。

    吐丝期:雌穗花丝吐出苞叶即为吐丝。全田达到60%以上时为吐丝期。

    成熟期:果穗苞叶变黄而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有的品种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表示玉米已经成熟。全田达到80%以上植株达到成熟标准即为成熟期,如果达到此期就可以收获。

    测产方法

    1、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一个点,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随机选点。在每点进行下列项目调查、记载。

    (1)求平均行距、株距及每亩株数,量21行的距离求行距;量51株的距离求株距。根据行、株距,求每亩株数:

    每亩株数(密度)=666.7m2/{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

    (2)每点连续取20个果穗。除去苞叶,查穗行数、行粒数、求穗粒数。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

    2、根据品种的常规千粒重,求其产量。参考千粒重:农大108为320克;鲁单981为320克;郑单958为320克。缩值系数为0.85。

    亩产量(kg/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00×1000) ×缩值系数(0.85)。

    3、测产结果处理:复测产结果与自测结果相差不超过5%,承认自测结果有效;结果相差5%~10%,采用两者平均数;相差10%以上时,以专家测产结果为准。测产结束后,每个技术指导员对所包村、户测产情况形成效益分析报告。

    丝黑穗病:1.选用抗病良种,重病地块实行轮作,可减轻发病。2.拨除病株,及时烧毁。3.播前药剂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克拌种。

    纹枯病:1.分布与危害,群众叫“花脚杆”,近年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水稻、麦类等作物。2.防治措施,消灭越冬菌源,每亩用5%井岗霉素晶体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注意把药液喷到玉米苞以下的茎杆上。

    大小斑病:1.选用抗病良种。2.去除病株。3.加强栽培管理。4.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生物学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物候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物候》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物候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物候》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