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朝会(三)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儿奉先何在26 朝会(三)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董卓。正要顺势说一下诸侯的事,又有个人站了出来。董卓看了一眼,是太常马日磾。管祭祀、礼仪还有文化这些方面的。

    “陛下,如今社稷安定,宜统一年号,方便记史。”

    “好啊。”小皇帝随口应了。

    马日磾说道:“陛下,臣是想说,改为中平,其他三者摈弃。”

    “这...”皇帝有些犹豫,中平是灵帝时的年号,灵帝死后,少帝即位时改成了光熹。十常侍之乱后,少帝回宫又改光熹为昭宁。到了自己即位,又改成了永汉。

    其实他是很想用自己定的年号,当初好不容易想出来的,汉室永昌,听着多吉利啊。

    可是,如果废灵帝和少帝年号,用了自己的,有些不太合适,改成中平的话,至少不得罪刘辩。

    想到这儿,他只好不情不愿地挤出个微笑:“便依太常所言。”

    董卓怕还有人要出来,就站着没动,果然又站出来一个。董卓暗自不爽,靠,破事咋这么多?一看,又是杨彪,这老头没完了?

    皇帝问道:“杨公还有何事?”

    “陛下,臣思虑良久,觉得三辅之地甚为重要,然羌人马快,容易绕过边境来袭。故恳请陛下置一府镇,防范西羌。”

    这老头想了半天还是觉得不放心,这次打跑了,万一下次又来咋整?老是征讨也没用啊,老窝不还是被抢了?于是就想出这么个办法,专门派个人盯着。

    小皇帝也觉得老这么搞不是事儿,就答应了:“那便置一府镇,名字嘛...就叫汉安都护府,以卢老将军为都护,如何?”

    杨彪觉得靠谱,就不再多言。

    董卓看了看再没人发言了,站出来说道:“我有一事,事关社稷,此前曾跟陛下提过,但兹事体大,陛下言,欲与诸公商讨以决之。”

    众臣闻言看了看小皇帝,小皇帝点头道:“太师之前却是向朕说过,朕深以为然,但此事,事关诸侯,故而不敢轻下结论。”

    诸侯?众臣听了很是好奇,诸侯又怎么了?

    董卓清了清嗓子,说道:“诸公觉得,今日之大汉如何?”

    大佬们都不吭气,一个小吏开口粉饰太平:“如今黄巾之乱已平,阉宦之祸亦清。天下祥和,百业兴盛。内有相国与诸位大人匡扶社稷,外有各镇诸侯保境安民。当今天子又有圣主之相,今日之大汉,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也。”

    百官都听不下去了,有点过了吧...

    董卓歪头看着那小吏,讥笑道:“黄巾已平?百业兴盛?刚才说赋税之事的时候,你睡着了?”

    那小吏闻言面有愧色,退了回去。刚才他还真打盹了,站在后排没被发现。

    尚书令王允说道:“虽黄巾余孽仍有作乱,但不过癣疥之疾尔。百姓之事,亦是正待商讨。如此,虽不算兴盛,但大汉确实蒸蒸日上。”

    王允?呵呵,这老头以后可是要给自己使绊子的。他现在既然还没当上司徒,那就别指望当了。

    这老头光是反驳了自己的说法,却不看其他。再者,他那反驳的话也是想当然了,黄巾直到十多年后还有余孽未平呢。

    董卓对他说道:“王子师,视诸侯为无物乎?”却是知道他阴险,直接呼名道姓了。

    王允面有不忿,扭头不语。

    袁隗家里毕竟好几个外臣,听到这话问道:“相国何意?”

    董卓道:“汝且细想,当今天下与史书中何时相似?”

    “这...”袁隗迷茫。

    董卓说道:“周时!那时也是此时这般。”

    袁隗不满道:“此话有些过了吧?周时是分封的诸侯,皆以王侯自处,如今天下,哪般相同?”

    董卓笑了笑:“名虽不同,实却相同。汝且细想,各地州牧太守,除了不以孤寡自称,有何不同?领地兵事、政事、官员、钱粮,皆出其手,无怪乎,天下皆称其为诸侯。”

    袁隗脸色大变,小心地看了一眼小皇帝,说道:“相国此言,欲乱国乎?”

    他是不得不担心,甚至说出这种有点威胁意味的话。

    如果细算下来,他袁家在外的太守就有三个,且手里皆有不少兵将。如果按董卓话里的意思,这些人可都已经算是割据政权了。

    此时王允也说道:“兵权之事乃是桓帝所许,乃是当年为征讨黄巾之便。重立州牧之事更是宗室刘益州所提,相国怎可言诸侯为患?”

    “诸位臣工也做此想?”董卓扫了一眼那些大臣。

    “这...相国,此事不宜太急,贸然言之恐诸侯不满。”陈纪在旁和稀泥。

    其余大臣事不关己,也不想得罪袁隗和他背后的袁家,以及各地的诸侯。

    董卓看着三公那边,缓缓说道:“今时今日,各地太守州牧还认各位是三公九卿,若长此下去,天下三公何其多也。到那时,这高官显爵怕是不值钱了。啊,或许以各位的大名,到了他们那边也还是三公九卿呢。”

    那边的大臣们互相对视,有些犹疑,以现在的情况,那些真的有可能发生。

    杨彪睁开眼问道:“相国有何高见。”

    他弘农杨氏也是望族,倒不怕得罪袁家,而且于他而言,这高官显爵还是很在意的。如今天子贤明,汉室但凡还有点希望,他都不会向着诸侯。

    董卓其实想直接说收回兵权,要是顺利,那他就直接平推了。可他也知道,那样不可能顺利,诸侯要是没了兵权,可就算是把身家性命交给他董卓了。

    这些年,诸侯一个个都过惯了军阀的生活,手上有兵,心里不怵。

    还有像曹操袁绍那样的,名望在那搁着,只要立个旗子就能招来大批人马,当然敢和董卓硬怼,虽然也有官二代的成分,但士兵才是底气啊。

    要是桓帝时没开这个口子,他们这些官二代敢那么放肆?没有兵马,跑到哪也不行。

    当然这只是如果,要真那样的话,董卓也没兵,进不了京。说不定因为没有诸侯帮着打黄巾,大汉也凉了都。

    董卓想了半天,迟疑着说道:“不如暂且限制征兵?”他这也是个一时之计,起码不能让诸侯兵力再涨了。要是直接说收兵权,一个个直接反球了。

    大臣们听了,虽然有些不如意,但也没更好的办法,就都点头了。至于袁隗,这会儿没人问他意见。

    小皇帝看大家都同意,就说道:“那就这样,从此时起,诸侯除已登记在册的兵士,不得再行征兵。”

    完了小皇帝又问:“可还有其他事?”

    大臣都没再动。

    “那便退朝吧。”小皇帝转身离去。

    小黄门扯着嗓子喊道:“退朝~”

    “恭送陛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儿奉先何在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儿奉先何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儿奉先何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儿奉先何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